放宽准入门槛、让民营企业得到一个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新36条”的出台,让“玻璃门”再次成为两会热点话题。

 

“新36条”有落差


    2010年5月13日,浙江的民营企业很是兴奋。
    当天,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也被称为“新36条”。意见要求各地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交通运输、水利工程、电力、石油天然气、电信及土地整治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等领域建设,同时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意见同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如参与发展医疗事业等。
    “新36条”的出台被誉为民营企业的曙光,它首次从政策层面将民间资金进入限制性领域变“允许”到“鼓励”,体现管理层对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
    然而,事情的发展远不如当初所设想。
    “民间资本、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的‘玻璃门’还是存在。”省人大代表、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告诉记者,从政策到落实,依旧还有落差。
    “新36条”在操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限制。“比如,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交通运输、水利工程、电力、石油天然气、电信等垄断领域的建设,鼓励民间资本土地整治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甚至还可进入市政公用事业,和国防科技工业投资建设领域,但民企在申报审批过程中,就会发现还有企业注册资本、行业准入资质,以及这样那样的限制。”周德文说,正是因为这样的“玻璃门”存在,能进入这些行业,还是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型国企。

 

民企:我们要切实的项目


    在政协经济界的一场小组讨论上,10多位浙江国企的一把手(还有8位省外浙江商会会长列席会议)的话题中,不乏民企为何难以进入垄断行业的内容。
    “我们有资金,但缺乏项目,我们也希望能够反哺奖项。”江苏省浙江商会会长徐群表示,他希望家乡政府能有目标、有规划地将一些项目的投资机会留给浙商,“一些省外浙江商会可以在一天之内调集500-1000亿元资金,”徐群说,但缺投资方向和实实在在的项目。
    徐群的话也得到了甘肃浙江企业联合会会长、甘肃国芳集团董事长张国芳的赞同。“很多大型国有企业能够做的事,我们民企也能做到,如果单个的企业资金实力欠缺,民企之间还可以联合起来。”
    “相对处在石油、电信、金融、交通等高利润的垄断领域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现在的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利润率也越来越低,政府要鼓励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就应该放开这些行业,切实拿出项目来,让民营企业参与其中。”张国芳说。

 

“玻璃门”前,民企徘徊


    但在一些委员看来,很多民营企业在打破这扇“玻璃门”时,也有很多顾虑和“小算盘”。
    省政协委员、省能源集团董事长吴国潮在发言中表示,浙江的能源供应近几年已经远远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煤、油、汽都需要外购,尽管是要以保障浙江的能源供应为前提,这些领域都已经向民营企业开放。“但投资量巨大。比如我们规划从新疆引进天然气到浙江,除了原有的‘西气东输’管道之外,要重新修建一条输气轨道,光管道就要铺设4000公里,投入的资金量可想而知,民营企业需要考虑一下自己的承受能力。”吴国潮说。
    “投资额大、回报周期长、话语权少是很多民营企业在一些项目上不愿介入的原因。”省政协委员、省铁路投资集团董事长余健尔告诉导报记者。
    “到‘十二五’末的2015年,浙江建设的铁路总长度要达到3800公里,期间的投资将近会达到3300亿元,除去原有已经投资开工建设的线、站,新增投资也将超过千亿元。而这些投资将全部向民营企业开放。”余健尔说。
    “比如铁路投资的细则也将出台,但放开的效果不显著,民营企业追求利润,在进入铁路后会发现,铁道部统一管理,统一定价,没有自主经营权和定价权,很多都会选择退出。”余健尔说,民企就应该把眼光放的更长远,不要计较于眼前的利益,才能真正打破“玻璃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