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一个人说话痛快是竹筒倒豆子,但是没有倒出来以前呢?你还是不知道筒里是什么,倒出来以后呢,一堆豆子旁边有个黑色的或者黄色的竹筒子,又会分散你的注意力。新闻就是要把读者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集中起来。梁衡说,这方法就是,连竹筒都不用,而是用玻璃杯盛豆子。这就叫“盛豆玻璃杯”。

 

  如何做到呢?梁衡说——

  首先是,记者想有所作为,必须在心里解决一个谁主谁次的问题,并认真地去实践它。就像商店里常说的顾客就是上帝。当一个记者采访时,采访对象就是上帝,当他坐下写作时手里的材料就是上帝。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梁衡以衡阳日报里的一篇短新闻《资金究竟哪里去了?!》为例,来细细剖析——

  《资金究竟哪里去了?!》全文共12段,就拿出9段算了9笔帐,只用第一段导语来提出问题,用后两段归纳出结论。这样一摆清清楚楚,半年多流失走资金5个多亿,都流到沿海去炒地皮、炒股票去了,当地生产还怎么搞?最后作者说:“对于今年上半年我市工交生产3.6亿元的流动资金缺口来说,5.05亿元无疑可以垒起一个很安全的堤坝了,但5.05亿元资金却偏偏这么无情地南流去了。有识之士指出,这是我市继人才流失后的第二次大流血。它不但流失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而且流失了宝贵的发展机遇和希望。”文章干净利落没有一句废话,却令人震惊,令人信服。

 

  其实,说白了,《资金究竟哪里去了?!》好就好在,作者敏锐地发现、采集了有说服力的材料,并且本着老实的态度,如实摆出事实,没有半点的罗嗦。正如梁衡所说——

  信息传播讲究直接,要直观、亲切,最忌有第三者插入,就像一对青年男女谈恋爱当然不能再专设一个中间人。对这条信息来说,仿佛作者不存在;对内容来说,仿佛形式不存在。信息被干干净净地托在面前。就像玻璃杯里装豆子,一颗是一颗,让人觉得除了豆子就再也没有看见什么。

 

  显然,一个记者,要达到“盛豆玻璃杯”般的境界,首先要从根本上分清主次、端正态度。这并不容易,至少有四种人做不到:一是有私心,好忌妒,遇事不肯说人之好;二是少理性,缺思路,选材析理抓不住要害;三是爱偷懒,不吃苦,抓不到最本质最典型的材料;四是好卖弄,喜粉饰,为文总要喧宾夺主。

 

  在梁衡看来,新闻的极品是无我,好稿叙事如意念取物,把一条信息交给读者,作者却仿佛未曾出现过——


  新闻的极品是无我。好稿叙事如意念取物,把一条信息交代给读者,作者仿佛未曾出现过。记者于无我的动机下采访,尽量淡化写作形式,却传播最真实、最感人的信息。不张扬、不做作,不要一点花架子。这种了无痕迹,淡泊而深厚的功力是最难修炼的。